>
X

我的購物籃

商品 規格 數量 單價 小計 刪除
無資料
大昇文理補習班 | 大昇專欄

  • 108升大榜單

  • 2020榜單

【大昇電子報第5期】親子交流版/孩子是皮還是病?我該帶孩子就醫嗎?這樣做,過動孩童也能快樂成長
孩子是皮還是病?我該帶孩子就醫嗎?這樣做,過動孩童也能快樂成長
專欄作者:心理諮商師 歐乃綺
 
坐在我眼前的媽媽聲音激動、情緒激昂地訴說著孩子怎樣在學校處處遭老師針對、被同學排擠,自己也一直被學校為難。媽媽說:「我自己的孩子怎麼樣難道不是我最清楚嗎?!」「孩子只是比較皮,這個年紀的小男生不是都這樣?這個老師真的很沒有愛心,只是想維持班上秩序讓他比較好帶!」我想起與男孩的幾次會面,孩子的確是很難坐得住。我也想起曾經到班上找過男孩的導師,導師一臉疲累地告訴我今天早上XXX又在上課時做了什麼事、又怎樣攻擊同學,老師在跟我講話的同時又有學生來告男孩的狀,只見老師直接回應學生:「你們都不要理他,不要跟他講話。」雖然我能明白老師只是要降低男孩與同學再度發生衝突的可能,但這樣的孩子,在學校的生活一定也不好受。
 
該帶孩子就醫嗎?
 
但是這個孩子真的就是老師所認為的過動嗎?其實並不一定如此,雖然他符合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以下簡稱ADHD)的幾項症狀,但是孩子的這些狀況到底是不是ADHD所引起,還是需要經由專業醫師的詳細診斷,以免錯失了孩子真正需要的協助。
 
ADHD孩童常有的症狀可以參考下圖,是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診斷手冊,有些孩童過動、衝動的症狀較不明顯,但大多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許多家長擔心若孩子就醫後確診為過動,會被貼上標籤,或認為醫生一定就會開藥給孩子吃,因此家長往往不願就醫,但孩子卻因為症狀持續,造成學校表現不佳、人際關係不好、學習能力受阻而常感到挫折,長期下來自信心低落,情緒更不好,甚至可能引發其他心理問題。有時就醫反而對孩子是一種釋放,就曾聽到有孩子說:「我跟爸媽和老師說我身體裡有蟲他們都不信,說是我不乖太調皮」,直到就醫時孩子才明白自己只是需要一些幫助,不是自己有問題。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取自親子天下)
 
許多家長擔心帶孩子看醫生後就要吃藥,而除了擔心吃藥會傷身,家長也擔心孩子會變成長期依賴藥物。其實根據現有的研究,治療與照護ADHD孩童,從「生物、心理、社會」三方面同時著手會有最好的效果,以藥物為輔佐通常能較立即的改善大部分過動的症狀,幫助孩子改善功能、增加成就感與自信,也會較快速穩定情緒,能夠更好地開展其他治療。曾有學生說以前看到媽媽一天到晚被老師找到學校,告狀自己在班上干擾上課秩序,因此心裡暗暗發誓要好好坐好上課,卻怎樣都控制不了自己,吃了藥後發現竟然能夠整堂課好好坐著而不會感到不舒服,整個人輕鬆了許多。
 
家長以愛接納鼓勵孩子、親師合作,過動兒也能健康成長
 
教養ADHD的孩子確實是勞心勞力,長期下來父母難免對孩子耐性漸失。其實家長可以嘗試換個角度想,孩子連生活中的許多小事都無法順利完成,他們自己一定也常感到懊惱吧!即使表面看起來漫不在乎、甚至是故意搗蛋的孩子,通常背後也是因為長期遭遇挫折、指責、不被信任,漸漸放棄了自己而產生對立的情緒。父母若能同理孩子的辛苦,就能更有耐心與愛陪伴,並以正向積極的方式協助孩子找到改善的方式,例如與孩子討論每寫十分鐘作業可以起來走走、了解孩子為何與同學打架,討論下次有哪些方式避開同學的挑釁、當孩子又忘記生活習慣時以鼓勵的口吻示範並提醒孩子下次應該怎麼做,並在孩子做到時給予讚美。ADHD的孩子在社會中容易遭遇挫折、誤會,他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擁有好表現,也因為常常失敗而缺乏成就感和自信心,父母的支持與無條件的愛能幫助孩子有勇氣面對挑戰、有信心嘗試學習調整自己。
 
ADHD的孩童和家長常見的困擾還有師生衝突、親師衝突。家長需要了解的是,ADHD的孩子與一般孩子同樣渴望獲得肯定,而對孩子來說,學校裡最重要的肯定來源正是老師,因此家長可以嘗試與老師合作,並非要求老師多包容自己的孩子,而是與老師討論如何在班級生活中協助孩子建立符合期待的行為,並多一點給予孩子及時的鼓勵。例如把孩子安排在一個較不易分心的座位、課堂中藉由請孩子幫忙,讓孩子能以合宜的方式起來活動、利用貼紙記錄孩子良好行為,累積貼紙兌換獎勵。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正面回饋、建立自信心,就會更願意練習控制、調適自己的行為。
 
ADHD的孩子要能在社會中順利的學習與成長並不容易,他們因為過動的症狀而遭遇許多挑戰,對陪伴與引導他們成長、學習的家長、老師更是如此,但家長不需感到絕望,ADHD並非「不治之症」,只要配合適當的治療與教養,找到他們的興趣,ADHD的孩子也能克服困難、利用他們的特質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ADHD(取自良醫健康網)
 
 
作者簡介:
歐乃綺,中華民國合格諮商心理師,專耕情緒議題、家庭議題、人際議題。現在是一名在家中努力與孩子和平共處、一同成長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