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我的購物籃

商品 規格 數量 單價 小計 刪除
無資料
大昇文理補習班 | 大昇專欄

  • 108升大榜單

  • 2020榜單

【大昇電子報第14期】親子交流版/希望成為「天使」的父母嗎?
希望成為「天使」的父母嗎?
專欄作者:李果老師
 
「孩子是天使還是惡魔,由你決定?」
    相信不少父母都曾有這樣的感覺:「孩子可愛的時候,像天使一樣,想把他摟在懷裡疼;孩子胡鬧的時候,像惡魔一樣,想把他塞回肚裡去。」其實,是「天使」還是「惡魔」,關鍵在於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
    看到這裡,一定會有父母抱怨:「我對我家的孩子,已經夠用心了,什麼都滿足他,他就是不肯好好用功讀書……!」「我家的孩子,天生就是皮,管也管不動,勸也勸不聽,真不知道該怎麼教……?」「我家的孩子,整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手機、打電動,看Tiktok,什麼都不做……!」有的父母可能會再抱怨地加上一句:「為什麼別人家的小孩都那麼乖、那麼自動自發的唸書,不用父母擔心,而我家的孩子就整天給我出狀況呢?」
    孩子不聽話,的確讓父母傷透腦筋:「孩子過去都很聽話的,為什麼越大反而越不懂事呢?」這應該是讓許多父母心中鬱悶的疑惑;如果父母對於原因的臆測,都聚焦在孩子身上,那麼,是答案就很可能會是:「一定是被同學帶壞的!」、「一定是被阿公、阿嬷寵壞了!」、「一定是網路看太多學壞的!」,甚至還會自我解嘲地出現這樣的結論「一定是我上輩子欠他的!」
 
「對待成長中孩子的思維和方式,也必需跟著成長」
    有沒有想過,較細心的父母,自孩子從嬰孩階段開始,會隨著他們在不同的年齡給予不同的食物。因為,不同的發育階段,孩子需要的營養不同。心智的發育也應是如此。可惜的是,不少父母並未意識到孩子的教育與對待方式,需要隨著他們心智的成長與時俱進,仍然是慣性地用相同的一套思維來教育和對待孩子,要求孩子聽話懂事,也就是聽從接受父母所說的話,懂得完成父母要求的事。對父母而言,這樣的孩子最讓他們省心。
然而,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學齡前的孩子,生活經驗與心智都尚未成熟,凡事都需要靠父母安排,自然乖乖聽話,顯得順從可愛;當孩子開始會思考,並懂得表達喜好時,如果父母還是以相同的態度要求孩子聽話懂事,所要求的卻經常是孩子不喜歡的事物,或是阻止孩子去做他們喜歡的事,也沒有事先對孩子說清楚自己要求的用意,孩子心中的不滿就會開始累積。若父母仍沒有意識到孩子心智的成長與情緒的發酵,依舊以對待幼兒的思維,用要求或命令的態度對待孩子,要他們聽話,孩子在幾次表達抗議無效後,就可能會消極抵制,變得敷衍不積極。此時若父母願意學習親子相處的方法與技巧,則能夠知道如何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用心,並以合適的溝通方式和孩子互動,重拾親子關係。否則,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與不滿的情緒持續升溫,他們對父母的態度將會由順從,轉為敷衍、不耐煩,最後走向冷漠或叛逆兩種極端。這時候,孩子就不再是父母眼中的「天使」了。
 
 
「透過學習,調整對待孩子的心態」
    孩子年幼時,沒有自己生存與判斷是非的能力,父母自然責無旁貸,要為他們規劃與打點一切。這個階段,「要求」的確是對待與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當孩子逐漸成長,開始有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時,思考或決定難免會與父母的想法有所差異。父母要如何在自己的認知與孩子的期待之間取得平衡,就需要換過另外一種思維,而不能再僅以要求或命令來貫徹自己的意志。因為,人,都是喜歡被認同,討厭被逼著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對於習慣以要求或命令的方式對待子女的父母,如果覺得自己的思維已經定型,而且來自生活、工作,與家庭的壓力,讓自己累得要死,下班就只想休息,或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想再去學習,該怎麼辦呢?希望找回動力,就得有個極度希望能達成的目標來重新燃起熱情。這裡一樣可以用W4(What For?為了什麼目的)與H2(How To?如何達成)兩個工具,先找出真正的目的,再想方法完成目標哦!我們就以父母要求孩子將心思全部放在課業上,不准從事一切與課業不相關的活動的情境為例。當父母有這樣的認知與態度,可以問自己:
「以要求或命令的態度要孩子認真用功。」
「W4?」
「希望孩子照著我的期待去做。」
「W4?」
「當然是為了孩子好!」
「W4?」
「好好讀書,將來才會有好工作。」
「W4?」
「賺錢過好生活。」
「W4?」
「讓孩子幸福快樂。」
 
問到這裡,我們應該可以同意,絕大多數的父母為孩子所做的一切,與對孩子的所有要求,都是希望孩子得到幸福。但是,父母是否可先放下自己為孩子鋪設通往未來幸福的路徑,回到當下,問問被要求的孩子:「你現在幸福嗎?」「如果不是,爸爸、媽媽怎麼樣的對待方式,你會有幸福的感覺呢?」「未來成為怎麼樣的你,過怎麼樣的生活,你會覺得幸福呢?」孩子認為的幸福,應該只能由他自己來定義與決定,父母頂多是給建議與分享自己的經驗,並沒有權力為孩子決定他未來要怎麼樣幸福快樂。
 
如果「讓孩子幸福快樂」這個目標不足克服各位父母因疲憊而不想學習的倦怠,或許可以翻翻孩子在孩提階段拍攝的照片與影片,回想他們帶給自己的美好回憶;然後比照現在孩子跟自己的疏遠,是否會有動力希望找回過去親子間的美好與溫馨呢?
過去對待孩子的方式,造就了今天孩子對我們的態度。如果堅持繼續用原來的方式互動下去,情況只會惡化,不會自己好轉。多用點心,學習親子互動,回到初衷,讓孩子選擇自己想要的幸福,並支持他們完成夢想。如此一來,親子的關係都是溫暖與快樂的回憶,孩子自然就是父母的「天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