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我的購物籃

商品 規格 數量 單價 小計 刪除
無資料
大昇文理補習班 | 大昇專欄

  • 108升大榜單

  • 2020榜單

【大昇電子報第12期】親子交流版/小家庭培養大能力-從家庭中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能力
小家庭培養大能力-從家庭中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能力
專欄作者:心理諮商師 歐乃綺
 
現今社會因著企業經營模式改變、全球化發展以及人才的專業化,越來越重視工作者的團隊合作能力,在教育領域也越來越看重培養個人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其實合作能力不僅影響工作表現,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在好的團體合作中,個人可以感受到歸屬感、價值感,也能從與團隊正面的合作經驗中獲得肯定,並在團隊的成功中獲得成就感、榮譽感,這些都是促進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般來說當我們想到要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多認為是在學校或團體活動中培養,的確在學校教育中,會因著作業的需要或是老師刻意的安排,培養學生與他人溝通、分工合作的能力。但其實團隊合作的能力除了外在行為,孩子內在的世界觀、對合作的態度,也會大大影響他們在團體中的表現,而這部分更多受到家庭的影響,需要父母在家庭日常互動、教育中潛移默化。父母可以如何協助孩子擁有團體合作的能力,喜歡上與人合作?
 
一、培養孩子的多元性
相較於傳統社會的孩子在大家庭長大,有許多年齡相近的同伴需要學習團體生活,現代社會的孩子因家中孩子少,通常較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當進到團體時就會較難適應需要與他人妥協、合作的情形。父母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培養孩子學習包容多元、欣賞多元。團隊合作很大的挑戰就是需要和「與自己不同」的人相處並共同完成任務,我們希望孩子學習接受或欣賞他人的觀點、包容他人與自己不同的性格,父母就需要身體力行包容與欣賞孩子與自己的不同,在因著彼此的不同出現衝突時,示範並引導孩子在經驗中學習有效的溝通方式,這包含了用心傾聽他人想法、保持好奇且嘗試理解對方想法的原因、找到自己與對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
 
例如當親子間對於孩子房間「保持乾淨」的定義不同時,父母可以示範如何溝通親子間想法的差異,如:「媽媽看到你的房間時常覺得很髒亂,也許是我們對房間保持乾淨的定義不同」,引導孩子學習如何溝通、克服差異性,如:「媽媽希望聽聽你對把房間整理乾淨的想法,或許我們能找到我們都能接受的方式」,傾聽孩子的想法,並嘗試理解孩子想法的原因,找到自己能夠接受的部分,以及不能接受希望孩子調整的部分,如:「這樣媽媽知道了,因為平常下課回家已經很累所以你沒心情和時間整理房間,但媽媽覺得乾淨的房間不只比較能讀好書,也對身體比較健康,如果只要在週末時花一個小時整理你的房間,媽媽平日就不要求呢?」孩子會在經驗中學習到透過溝通解決歧見,也了解到衝突並不可怕,當團體合作出現不同意見甚至衝突時,能夠勇於處理。
 
「欣賞多元」則是更積極的層面,家長可以透過家庭氛圍讓孩子習慣以欣賞的眼光看待與自己不同的人事物,父母時常以正向、肯定的方式回饋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例如父母可以提出孩子在家事上與自己的做法儘管不同,但孩子的方法擁有哪些好處;孩子對於讀書的想法與自己不同,但是有什麼值得讚賞的地方。父母讓孩子看見在與自己期待或習慣不同的人事物中也能發現美善之處,孩子也會漸漸以欣賞且更細微觀察的眼光看見他人值得肯定、學習的地方,並藉此開展與他人的合作。
 
 
二、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團體經驗
團體的好處除了因為每個人各司其職而能夠事半功倍,還能在當中因著共同追求一個目標,產生歸屬感而感到滿足。父母可以藉由找孩子一起完成家庭共同任務,讓孩子經驗到在團體中發揮長處、貢獻他人而產生的自我價值感。此外,不同的人能在團隊中扮演不同角色、發揮不同功能,家長也需要幫助孩子看見自己在團體中能發揮的位置與能力,了解自己需要他人來補足的地方。例如在安排家庭旅遊時,將景點的搜尋交給較會蒐集資料且有創意的家庭成員負責、將食宿的安排交給較細心的家庭成員負責、將交通的規劃交給較有計畫性的家庭成員負責。不過家長需要注意,這樣分工的過程需要找孩子共同討論,而非家長自行決定,才能使孩子真正學習到不同人格特質與團隊合作的關聯性。
 
當家人一起完成了某件任務,父母給予肯定的言語並一起享受美好的時刻,是讓孩子擁有美好的團隊合作經驗不可或缺的一環。例如全家一起大掃除完後,父母肯定今天每個家庭成員做得好的地方,並一起在乾淨的家中享受特別的家庭娛樂時光(如一起看場電影或一起玩場電動),讓孩子感受到一起達成某項任務時心理上的滿足與收穫,孩子就會更喜歡「一起」的感覺,而更樂意與他人合作。要使孩子擁有好的團隊合作能力,不是只要求孩子合群、樂於付出,而是協助孩子培養與團體相處的能力、擁有美好的團隊經驗,進而成為能夠且喜歡與他人合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