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我的購物籃

商品 規格 數量 單價 小計 刪除
無資料
大昇文理補習班 | 大昇專欄

  • 108升大榜單

  • 2020榜單

【大昇電子報第9期】親子交流版/學習總是動力缺缺,孩子推一下動一下好心累,如何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學習總是動力缺缺,孩子推一下動一下好心累,如何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專欄作者:心理諮商師 歐乃綺
 
談到孩子的學習問題,許多父母會說:「我不要求他功課好,但至少要主動一點學習」,其實認為孩子學習不夠主動積極是家長間常有的想法,那些自動自發的似乎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網路上家長交流群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家長提出「如何幫助孩子有學習動力」的問題,希望透過其他家長的經驗分享,破解孩子總是要緊盯著或費力督促才會學習的情形。
 
其實認為學習應該主動,這背後似乎隱含著一些想法:學習是一件天生自然的事,因此孩子理應自動自發學習。若非如此,那似乎代表學習應有其魅力在,才會讓孩子即使沒有天生驅力,仍會自動自發想學習。其實學習要成為一件天生自然的事,需具備一些條件,具備特定內在素質的孩子會更傾向於主動學習,家庭則是培養孩子擁有這些素質的土壤。
 
幫助孩子長出主動學習的內在素質
一個人會持續主動學習,通常是因為相信透過學習可以實現理想,並且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信心、及不怕失敗的意志力和勇氣。根據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家長因應孩子不同階段的需求,協助孩子度過該階段的挑戰,能使孩子獲得積極正面的心理素質。例如在學齡期(6-12歲),若孩子能夠達成學習目標,就能獲得勤奮感,擁有勤奮感的兒童會對自己能夠達成目標的能力充滿信心,而更勇於主動學習。
 
有些家長反映孩子原本學習表現不錯,進入國中或某個階段後,變得對學習提不起勁。家長可以觀察孩子是否在學習上遭遇挫折,有些科目會在某個階段難度大幅提升,當學生仍用過去習慣的方式學習,卻無法應付變難的課業內容時,就容易學習表現變差、感到挫折,甚至變得自卑而逃避。父母此時的回應很重要,一方面家長需要適度給予鼓勵與幫助,使孩子成功化解危機獲得成就感、恢復信心,有動力繼續勤奮面對課業,一方面需適度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培養其自主性。家長可以與孩子討論如何改善,例如是否需要補習或找家教?是否需要調整放學後複習課業的時間?在此過程中父母需留意避免為孩子擔起責任,造成孩子本身更加退縮喪失動力,例如國中階段的孩子應開始學習自己安排讀書進度與方式,而非像國小時由父母安排,父母是孩子遭遇挫折時的協助者,而非引領者。
 
 
擁有目標找到興趣,學習變得有魅力,不怕孩子沒動力
其實學習很多時候並不有趣也不輕鬆,需要克服許多困難、擁有毅力與專注力才能持續,特別當課業隨著不同學習階段逐漸變困難的時候。仔細反思,學生學習並非為了有好成績或滿足師長的期待,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習得能力以為未來生涯發展做準備,然而許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卻從未思考過自己的生涯目標,缺乏了目標與方向,自然也不知為何需要奮力前行、主動學習。根據生涯發展學家Super的理論,個體在10歲以前會認識到不同職業,模仿喜愛的職業;11-12歲會以興趣評價職業,開始做初步的職業選擇,13-15歲則會考量到自身能力條件與感興趣的職業之間的適配性,依此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能力。
 
有些家長反映孩子在國小都能夠自動自發完成課業,為何進了國中或高中就不行?除了可能因課業變難遭遇挫折,也很可能是因心理獨立性的發展,此時孩子會嘗試從父母的想法、期待中獨立出來,要求孩子順從父母對其課業的想法、安排變得不再有效。因此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從其內在而來的學習動力,父母需要調整過去為孩子安排、打算的習慣,讓孩子學習思考自己人生的目標與興趣,為自己的生活規劃安排、為自己的學習與生涯發展負起責任。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挑戰是要保持開放的心發掘並接受孩子對哪些事物有興趣、哪些知識感到好奇,並鼓勵孩子進一步探索,與孩子一同找到內在動力。
 
家長可以開始嘗試與國中階段的孩子討論關於未來的話題,讓孩子學習未來導向的思考,並依著本身的興趣、理想目標來反思現在自身的能力,促使孩子有動力透過學習增強自身能力。家長要留意的是,這樣的目標必須由孩子自己產生,由家長給予的目標通常無法真正激起孩子的動力,也因此在過程中家長需要維持開放的態度,不馬上否定孩子的想法、目標,而是一步步引導孩子思考達到目標所需投入的努力。家長若能對於孩子一些主動、開創性的想法給予肯定,使他們敢於努力實踐目標,將能促使孩子漸漸對自己的生活、學習變得更加主動積極。
 
 
作者簡介:
歐乃綺,中華民國合格諮商心理師,專耕情緒議題、家庭議題、人際議題。現在是一名在家中努力與孩子和平共處、一同成長的媽媽。